注:什么是偉大的公司?我覺得員工離開后依然對其戀戀不忘是一個標準吧。公司與員工是相輔相成的,本文作者是前谷歌總部資深軟件工程師,“一起寫”創始人&CEO蔡建,分享了在谷歌工作期間學到的經驗。
十年前,谷歌邁出了進入中國市場的第一步,李開復開始在中國內地進行人才本地化的項目,宣講于全國各大名校,打算招收50個關門弟子,而我有幸成為其中一員。當時的谷歌中國工程研究院更像一個學習型的機構,計劃利用二十年的時間在中國地區培養出一批世界頂尖的計算機人才,讓他們在未來能夠獨立開發出像 Gmail 這樣有創新性的產品。在入職的時候,開復老師幫每個弟子制定了不同的培訓計劃,對我們而言他不僅是良師,更是益友。轉眼十年已過,而往事依然歷歷在目。
如今,我已經離開谷歌整整一年了。這一年來,每天生活中說的最多的英文單詞仍然是“Google”,每天去的最多的網站仍然是 Google.com,不經意間還是很順手地把公司內網的地址敲成 corp.google.com。和一些老前輩不同,我在谷歌的8年沒有經歷 IPO 的瘋狂和爆發式的用戶成長。反之,我見證了一個中型的公司(記得剛剛進去的時候聽大概是6000人吧),逐步變成一個互聯網時代巨無霸的過程。直到今天,谷歌的創新能力和速度依然毫不遜色于任何一家創業公司,對于一個巨無霸公司來說這是非常難做到的(想想某些西北角的公司)。在谷歌的這些年,有很多東西感觸很深,想在這里分享一下。
抽象抽象抽象
記得讀書的時候就聽過一句話,所有計算機科學的問題都可以用抽象(abstraction)來解決。現在回頭想想,谷歌在這方面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印象中我待過的谷歌團隊里面,明星工程師都是非常喜歡寫抽象。用大白話來說,就是他喜歡寫了很多很多的代碼,但是這些代碼似乎什么事情也沒干。他們愿意花大量的時間去維護一個良好的框架,我曾經待過的一個團隊就有一個這樣的人。當時團隊大概6個人左右,當時的感覺就是其他五個人在給他一個人打工,去修一些那人剩下來的邊邊角角的 bug。雖然最后具體的產品不是特別的成功,但是那個框架卻異常的成功。以至于現在谷歌的幾乎每一個服務器里面都用到了那個框架,因為用那樣的框架在谷歌內部搭建一個新的服務可能只需要5分鐘,極大地縮短了做一個原型產品的時間。
Make Engineer Happy
“讓你的工程師們開心”——這句話并不是說給你的工程師們漲工資(當然這個很重要),而是說要讓工程師們在寫 code 的時候感覺心情愉悅,以至于能夠保證很高的工作效率。比如,寫后端的工程師都發現每次連接另外一個服務器的時候都要自己寫一堆代碼來實現,寫前端的工程師發現自己寫的回調復雜到自己也不認識了,或者每次改完代碼編譯運行測試的一個周期的時間可以喝完一杯咖啡,這些事情都會讓工程師們的心情變得很糟糕,從而導致效率低下,對工作失去了熱情。
我在谷歌加這個項目的時候,擔任了一個角色就是保證幾百個 Google Plus 前端的工程師每天能暢通無阻地寫程序,我們會有一個專門的小組去做各種各樣的工具來完成這件事情,讓工程師只是專注在他自己的那部分邏輯實現上面,而不需要考慮太多的與他們無關的細節。幾乎每個我遇到的離開谷歌的工程師都會懷念自己在谷歌時期的工作環境。因為,離開了谷歌去了別的公司你才會發現,原來好多東西需要自己去實現。
裁掉你的產品經理
拉里·佩奇在2001年的時候,突發奇想地想把所有的產品經理都裁掉,理由就是沒啥用。雖然很激進,但是到今天我仍然部分同意他的這個做法。Google Plus 這個項目在后面兩年里,團隊來了大量的產品經理。這些產品經理有些甚至連一行代碼也沒寫過(很多烙印),每天就是蒙在會議室里面討論,日程上滿到完全沒有空隙。討論完了以后,就告訴可愛的工程師們你們下面三個月的安排是怎樣的,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然而,我覺得對于工程師來說,需要的并不是一個人告訴我們每天應該做什么。我們需要的是一個懂技術的并且可以負責任的Decision Maker,這個人可以是 CEO,可以是產品經理,也可以是某個工程師。在工程師們遇到困惑的時候,幫他們做一個合理的并且不可被推翻決定,這點對于控制公司的溝通成本非常的重要。如果要我給 Google Plus 的失敗找一個理由的話,我會覺得是產品經理太多了。
工程師的自由流動
在谷歌內部,工程師是可以非常自由的流動,選擇自己喜歡的項目的,這點好像在其他的公司并不是那么的多見。谷歌內部專門做了一個工具,用來幫助工程師和項目經理牽線搭橋,只要看雙方看對眼了,剩下的事情就是:來吧,哥們,一起干吧!任何人也阻止不了這個過程的發生。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可以理解并且合理的過程,如果一個工程師在一個項目做的不開心了,又沒有一個換去別的項目的機會。結果就只有兩個,要么是消極怠工,要么就是辭職走人。谷歌很多新的項目之所以能夠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做起來, 和這種靈活的內部招聘是分不開的。
為什么選擇離開谷歌
大約在一年前,我離開了谷歌總部,去探索不同的生活方式。我在谷歌待了大概八、九年,而人生又有多少個八、九年?在這里我見證了谷歌的成長,谷歌也見證了我的成長。如果那我用一個詞來形容谷歌,那一定是“awesome”,在這里你能和一群來自世界各地的被認為最聰明、最有天賦的人公事,去完成一些偉大的項目,這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但是,我內心還是有個聲音告訴自己:不能留在這里。離開的理由不是因為谷歌哪里不好,反而是因為它太好了,好到沒人愿意離開,這一定程度上容易讓人養成惰性,忘了自己為什么去奮斗。
而人總要為更有成就感的事情去努力奮斗,一直有個聲音告訴自己,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為什么出發。保羅·格雷厄姆這樣評價過谷歌:這是工作的好地方,但也是一個黑洞,人們似乎太喜歡在谷歌的工作,以至于沒有人愿意離開,以至于沒有一家創業公司出自谷歌。我部分同意這個看法,即使是在中國,Ex-Googler 們大部分都被百度、騰訊、阿里巴巴這些國內的互聯網巨頭搜羅走,出來創業的還是為數不多,像創新工場、蘭亭集勢和小米科技這樣成功的就更屈指可數了。
在谷歌的時候,你也許還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偉大公司的員工。而離開谷歌后,你的光環在瞬間就消失了。獨自出來創業,路的確很艱辛,但是我卻不曾后悔。我一直有一個夢想,想寫一套云端辦公工具,讓它運行在全世界每臺電腦、每臺手機設備、每臺平板設備上。在過去三十年,文字處理工具幾乎一成不變,一直在原地踏步,某種程度上說它雖然滿足了用戶的文檔處理需求,卻在另一種程度上阻礙用戶的處理效率。
它有三個令人頭痛的常見問題。第一個是許多人要同時編輯文件,或通過來回發郵件演示 PPT,這樣很不方便。第二個是隨時隨地辦公,很多人希望實現在線保存文檔的功能,這樣他們就可以在任意設備上編輯文檔。第三個是復雜性和學習成本,微軟 Office 的很多功能其實大部分用戶是用不到的,而這些功能增加了軟件的學習成本和操作難度。
離開谷歌后,因為某些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像 Google Docs 這樣的好產品,在國內是無法使用的,這是非常可惜的。因此,回國后,我的第一個目標是做一個足夠簡單的隨時隨地可以使用的文字處理工具,這個工具可以簡單到任何人幾乎不需要怎么學習就會使用,而它的功能雖然不多卻又能滿足絕大部分人的需要。在產品和宣傳方面,我也從谷歌身上學到很多。
谷歌的企業文化是創新,是開放,是包容,是為用戶帶來更好的用戶體驗。在做好產品這條路上,我和谷歌必將殊途同歸。而離開,就是為了更好的重逢。
晉城龍鼎 - 晉城網站建設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