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在迅雷年資稍微有點久的緣故,作為主要成員參與了不少失敗的項目。大部分項目失敗了以后,大家就收拾下心情找換個項目繼續干活,極少回顧當初的不足之處。我覺得,這些一手的失敗經驗比起成功者分享的無敵必勝手,更有啟發意義。
加上這些項目都已經消亡,我應該能以一個比較平和的心態看待失敗,那就試著寫寫其中的教訓吧。
數據分析
這是我剛畢業的第一個任務:通過用戶端的海量數據找到迅雷下載速度哪里有問題,想解決之道。
下載速度是跟本地網絡強相關的指標,我們在浪費了老板“一堆”工資以后,得到的最有價值結果,就是:新版發布后要在統一網絡環境下進行新舊版本的速度比較,才能得到真實的改進報告。
聽起來真的是廢話吧,可在當時我們并不知道。
當時我維護的數據報表中有一項是mp3的下載速度,我老板的老板的老板李金波在開發時分了四個區間統計速度,分別是:2m以下、2~5m、5~10m和10m以上。
因為實在無聊刷存在感,有一天我郵件給李老板,在郵件中列舉了詳細的資料和統計數據,還加上了箱圖和莖葉圖,說明mp3主要集中在3m~8m,所以我們的下載速度統計劃分應該用3m以下、3m~8m、8m以上這三個速度來區別,這樣就能比較真實地反應出用戶下載時的感受。
郵件發出以后,金波就找我吃了個午飯,只說了一句:這個指標主要看的是歷史趨勢,這樣的改變統計口徑真的很重要么?然后就什么都不再說了。
這種沒有明確目標、對公司也沒啥產出的項目過了一段時間就自然因為成員離職解散,我也因為機緣巧合做了迅雷會員工作。
因為這段經歷的緣故,我知道了團隊中其實一堆人在毫無貢獻地假裝工作,還出一些看似專業的報告來刷存在感(因為我當初就是這么玩的)。
后來我自己團隊有同學畢業去新公司時,我會克制住招聘新人的想法,看看現在的人能不能消化好額外的工作。結果往往是人少了幾個,事情還能繼續運轉。
離線金豆
這是我在做迅雷會員早期的一項工作。
剛開始做離線下載的時候,因為我們對成本估計沒有底,加上一些技術瓶頸,我們給付費用戶的離線空間非常少(好像vip1級是3GB,單任務最大1.6GB),高速通道流量是每月累計加速文件大小不超過10GB。
(迅雷離線金豆)
雖然我們后臺統計99%的全體用戶都夠用,但對下載發燒友是絕對不夠的。而且這些發燒友恰好又是我們付費的主力軍。
所以我們就想了個當時看起來很巧妙的方案。我們做了個用戶換算,1GB空間/天=1G高速通道流量=1金豆=1000銀豆。
用戶可以把每個月不用的流量和空間存起來,萬一某天想下載超級大文件的時候,就能派得上用場。更進一步,我們還想把自己用不完的金豆送給朋友,或者相互交易,產生更多價值。
比如我的存儲空間是3GB,當我想下載一個30GB島國文藝片合集的時候就無能為力。但有了這個金豆轉換體系,我可以把3GB一個月的空間轉化成90個金豆,然后用其中的30個金豆兌換30GB空間一天。
因為提前透支了未來的金豆,剩下的29天里我就只能有不到1GB的空間了。
你看出來問題了么?這個換算太復雜了,一般人根本搞不懂。用戶往往在空間不夠的時候透支了,然后根本不仔細考慮之后空間會少的問題。
突然能夠下很多東西很開心,然后過幾天發現怎么會回事,自己空間不見了怎么辦?什么時候恢復?我的空間是不是一直少下去?不小心誤操作怎么辦?一天的時間從什么時候開始算?我自己算的和你們算的對不上?
哎喲,一系列問題,剛上線的一周我每天都在兼職答疑,高峰時期每天1000個用戶加我們的對外qq詢問,或者罵臟話。
本來是想幫用戶解決空間不足時下載更大文件的問題,結果惹了一身騷。后來由于qq旋風離線下載的競爭和我們邊際成本的下降,給用戶的空間越來越大(1000TB,是TB沒打錯),已經用不完了。金豆這個功能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有一次,臨時過來支援離線產品的陸文進同學在設計時拿掉了金豆的顯示和操作入口。其實我知道這個東西已經沒有價值,但是心魔還是沒死,就去問他為什么沒有。
文進一句話就點化了我:金豆不重要,在這么小的界面上沒必要占地方。
我們想解決用戶空間不足和成本控制的問題,但我們想偷懶省事,不去從技術上降低存儲成本、不去發展用戶降低邊際成本這些「笨方法」,反而追求一種看起來巧妙的技巧。
不是從可持續、主動升級改善我們,不是從升級改良(提升空間)的角度去解決問題,真的是愚蠢至極啊。
而且當這么多用戶(每天上千個)投訴的時候還是心魔不死,不斷打修正補丁,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我們戰略的錯誤,死不認錯,誤人誤己啊。
文件郵
有一段時間會員的新功能一直出不來,于是大老板在看到美國一家叫“you send it”的公司拿到一輪大融資以后,就說我們也做一個吧。
you send it解決的是公司間往來大附件郵件的問題,通過給outlook安裝一個插件,你發送大附件的時候就自動轉成you send it的一個下載鏈接。有點類似qq的文件中轉站,只是更偏商務應用。
大家都知道,老板的項目嘛,大家肯定積極響應快速出產品。于是我們也就模仿了you send it的一部分基礎功能,發布了一個叫「文件郵」的產品。
(迅雷文件郵)
用戶上傳附件,同時輸入對方的郵箱地址,就可以把超級大的文件發送給對方了。如果這個文件(比如島國文藝片)在迅雷服務器有緩存,那么可以實現瞬間秒傳,大大節省了上傳時間。
聽起來還有點意思吧。
有意思個屁!
我當初最大的毛病,就是把它當成一個文字小清新的產品,由著自己的性子打造,居然沒有去考慮一個重要的問題:中國人有幾個人能記住對方的郵箱?
我要朋友的郵箱,只能去qq個人消息里面查,或者復制他的qq號。那既然我都在qq里面了,干脆用qq文件中轉站不就行了么,又快又好。哪還用得著文件郵這破東西啊。
于是,在我們死不認錯地發布了幾個版本、使用人數都是我們自己,測試以后,終于擱淺了。
再后來,在呂昶同學的帶領下把發郵件共享改成了做外鏈共享的快傳(中小站和論壇很需要)以后,用戶量有了爆炸性發展。快傳后面因為公司戰略放棄出現萎縮,又是另外一說了。
我以前經常跟說當你自己拿不準的時候要大膽抄襲別人的經驗,拿來主義為我所用。這樣會比較容易推進事情。
在文件郵復制you send it的時候,用了抄襲快速推進事情,但是忽略了一件事情:抄別人,要抄人家做的好的、比當前產品厲害的地方,這樣才有抄的必要。
可是you send it的模式在中國并沒有qq文件中轉站來得方便,那抄它怎么可能有好結果啊!
迅雷壁紙
在互聯網上已經有無數人說過產品要從用戶的需求出發,要解決用戶的問題,要給用戶創造價值。
而迅雷壁紙的推出則是以上三點都沒有沾邊的「三無產品」。
這個項目是我主導的,出發點很是可笑。當時迅雷客戶端團隊在做下載時已經陷入「做來做去都一樣」的困境,所以我就想了一個有用戶量的客戶端產品讓團隊抽空做一下,萬一成了還有驚喜呢。
事后看起來,這個「給團隊找點事干」的出發點,就注定了失敗。
因為是抽空做的項目,也就沒有正式的團隊編制,利用我在迅雷的一點點面子拉了幾個好說話的同學幫忙做。項目的發布周期、推廣計劃、開發質量通通沒辦法保證。后來因為這種沒有任何保障的緣故,壁紙的產品舉哥還多次找我談心求助。
那時舉哥才剛畢業一年,跟他聊天的過程中發現他是具有頂級PM潛質的人才,在開發設計非常有限的情況下做出的點真的讓我佩服。
可惜一直沒有能給他配上足夠的資源,后來舉哥有了更好的發展,也算是一種解脫吧。
壁紙就在這樣沒有足夠彈藥的情況下拖著,項目周期過長,又沒有固定班底保障,大家士氣低落。
在互聯網里,項目開發時間越長,士氣就越是低落,成功的可能性越小。沒有人愿意被困在一個看不到盡頭的任務中。把人困壁紙這種毫無成就的項目中,等于是拿鈍刀子殺人。
終于有一天我下了決心,知難而退,不要逞英雄,把壁紙干掉。
如果你已經在不值得的事情上浪費了很多時間,那就趕快走開。錯過的時間永遠找不回來,更糟糕的事莫過于繼續浪費時間。
這個道理我清楚,但當我真正面對的時候,確實做了好長一番的心理建設。
壁紙的失敗就是一個典型的為了解決一個老問題,引入一堆新問題的案例。之后再做新項目時,我都會問一下自己,這會是又一個「壁紙項目」么?
以上這四件都是我作為「主要元兇」犯下的罪行。因為我的朋友有不少迅雷的同學,我盡量客觀描述下當時的感受,如果有冒犯之處真的請多多包涵,主要責任是在我身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