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注冊這件事請,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現在絕大多數的創業者都會選擇 第三方代理,”這個事情雖然并不太麻煩,但是最耗費時間,主要還是要來回跑。“ 一位創業者告訴36氪。線下的代理整個操作流程已經非常成熟,價格也不算太高,對于一般的創業公司來說都可以接受。“線上現在也有些服務,但是當時比較著急,于是就找線下的了。”
雖然公司注冊服務代理中介已經發達了,但是有些個細節還得 CEO 自己拍腦袋決定。而“最為重要的問題是取名字。” 這大概是許多初期創業者的心聲 —— 公司名、產品名,朗朗上口的同時,還得符合公司業務的調性。
“產品名還好,可那個公司名則必須是唯一性的。大家都喜歡取一些動物相關的名字,導致審批并不容易過。” 取暖 APP 背后的公司叫做“叫小魚”,雖然這個公司之前沒有做過,但由于相似的公司太多了,申請的進度非常緩慢。“最后還是托了熟人,找了關系,這事才算是解決了。”
大眾化的名字雖然好,用戶好記住,但是也卻過不了工商這一關。“玲瓏”的創始人困困就說,我們也希望叫做“玲瓏”,但是這是國家規定的常用詞匯,不可以用來作為公司名字,所以我們只好退而求其次,叫做“玲瓏沙龍”。
辦公場地也是非常重要的問題,一般來說,早期公司的注冊場地和辦公場地往往是分開的,為了能夠降低成本,在北京,一般的創業者會選擇一個大興的地址作為公司的注冊地址,另外再選擇一個更為方便的場所進行辦公。
這個問題在廣州同樣也存在。取暖的團隊說,這里面有坑。你必須到街道辦登記,這里涉及到征稅的問題。“我們拿到一定的優惠政策,但是有時候為了稅,街道辦會不批準”。
對于實際的辦公場地來說,孵化器對于創業者來說一個不錯的選擇,早期入駐享受一定的政策優惠,便于早期的孵化和發展。但是后續會有幾個問題:
1/ 孵化器都有周期,因此“游擊戰”是很經常的狀態。“先去這個孵化器待幾天,再去另外一個免費孵化器,我待過的孵化器快要超過5個了。”一位連續創業者向36氪說到。
2/ 團隊成長后,需要有自己獨立的辦公空間,“不能離中關村太遠,遠了那些北大清華的學生就不樂意了,他們不想走太遠。” 猿圈的創始人鄭萌在搬離氪空間之后,下一個辦公地址就選擇了在知春路。
3/ 創業太熱,房價也跟著上漲,創業者在和36氪作者聊天的過程中,偶爾也會順嘴問下附近的房價。選課網的創始人李好宇選擇了從中關村搬去了三里屯,據他透露中關村的地皮快是三里屯的兩倍了。
選擇一個好的辦公場所,與去注冊一個新公司差不多,不麻煩但是非常浪費時間。跑很多的地點,與物業打交道,“我從來沒有想到,其實創業公司初期最為稀缺的人才是一個好行政人員。” 一個從海外歸來的團隊告訴36氪。
這句話也出現在另一位創業者的口中,CEO 早期還有一個特別累人累心的工作——員工管理(招人、社保、公積金等),“我對于這個事情完全沒有概念。” 某團隊的聯合創始人說到。
“剛開始的時候,我們整個團隊的做法都是親力親為,但后面發現這個事情幾乎不靠譜。你要么有個靠譜的行政,要么有個靠譜的獵頭資源。”現在,雖然我社保、公積金已經有很好的方案了,公司所需要提交的材料都是固定的,并且有一套很好的計算系統,但最為核心的問題還是——“費時間”,而且還有一堆的員工福利、員工情緒。“管這么多事情,哪還有功夫做產品。”(此處有苦笑。)
“這一切的問題等到你有一個好行政的時候就解決了。”這個位置的人是一個全能人手,會財務,會招聘,還會做工資表。在36氪的早期,我們就招到這樣的行政,解放了 CC,讓他能夠花更多的時間在公司核心業務的發展上。
說了這么多,其實是為了拋出一個引子,來聊聊和創業服務相關的事情。現在,針對創業者的相關服務很多,例如綠狗網、快法務、知果果、51社保、金柚網等等。現在36氪準備收集你對創業服務產品的反饋,快給這個郵箱 chenlimin[@]36kr.com 發郵件,告訴我你是否使用過這些線上的服務,你的用戶體驗是怎樣的,有哪些因素影響你的決策,而你理想中的服務又是怎樣的,也許下一篇文章就能夠看到你的觀點。
原創文章,作者:荔閩